快捷搜索:  

期刊保藏家的故纸与更生

"期刊保藏家的故纸与更生,这篇新闻报道详尽,内容丰富,非常值得一读。 这篇报道的内容很有深度,让人看了之后有很多的感悟。 作者对于这个话题做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,呈现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。 这篇报道的观点独到,让人眼前一亮。 新闻的写作风格流畅,文笔优秀,让人容易理解。 这篇报道的结构严谨,逻辑清晰,让人看了很舒服。 "

“这本1949年11月出版的《新华月报》创刊号,是我2007年6月在玉泉古旧市场花30元钱淘到的。”在段艳文专门用来收藏期刊的房间里,堆满了各类期刊创刊号,段艳文拿出其中一本杂志向记者展示,他轻轻抚摸着杂志泛黄的封面,就像抚摸着一块价值连城的珍宝。

段艳文是民进中央出版和传媒委员会秘书长、祖国新闻(News)技术工作者联合会副秘书长。作为《祖国期刊年鉴》杂志社原常务副社长兼主编,他和期刊打了一辈子的交道,从研究期刊,到如今成为京城有名的期刊创刊号“收藏家”。段艳文收藏的包括期刊创刊号在内的珍稀文献已有上万本,守着这些期刊,就像与过去、现在和将来对话,在他看来,“故纸”中自有“新生”。

报刊亭里的世界

这位收藏家的故事还要从报刊亭说起。

上初中(Junior High School)时,段艳文每次进城,第一件事就是往报刊亭跑。对那时的段艳文来说,这些期刊里寄托着一个更广阔的世界。他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的东北农村,儿时最大的愿望就是成为一名画家。

可在那时,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出身的孩子,很难负担起学习美术的高昂花销。选择专业时,段艳文对着专业目录翻新华字典,朦朦胧胧地选中了一个专业——硅酸盐工艺。他说:“我当时理解的是美术工艺,比如做瓷的、玻璃的工艺品。”

到了学校,段艳文才意识到硅酸盐工艺和他想象中的大相径庭,这门专业学的是水泥制造工艺,将来的出路是去水泥厂当技术员。这样的事实让段艳文一度陷入郁结之中,直到另一本期刊,为他“打开了人生的一扇窗”。

这本期刊叫《鹏跃》,是学校文学社主办的校刊。1999年,段艳文作为文学社的社长远赴湖南参加文学笔会,他说:“到了那里,我就被湖南的历史(History)和文化(Culture)深深吸引了。”

毕业后,段艳文放弃了分配的机会,跨越半个祖国,进入湖南省《小溪流》杂志社。

《小溪流》创刊于1980年,在纸质读物的“黄金年代”,它曾被摆在许多孩子的床头,成为他们(They)童年的一部分。有一次,段艳文就在火车上碰到了自己的读者。

“当时我去出差,穿了印着‘小溪流’几个字的白色T恤。”他回忆道,“正好我的座位对面是对母女,就在看我们(We)的期刊。后来母亲告诉我,她也是看《小溪流》长大的,如今做了妈妈,也给孩子订阅《小溪流》,每次陪孩子一起看,好像自己也回到童年。”

看着孩子阅读时专注的眼神,听着“我是读《小溪流》长大的”这句话,在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和荣耀感中,段艳文找到了自己一生的事业。

故纸成堆,谁解其味

自《小溪流》开始,段艳文对故纸堆着了迷。时任主编黄亦鸣对段艳文说:“做好期刊工作,光‘吃透’一家刊物是远远不够的,要学会在不同类别的刊物中‘汲取养分’。”从那时起,段艳文开始收藏各类杂志期刊号。

每回出差,同事带回来的是特产,他带回来的都是期刊。拿到手后,段艳文会仔细研究办刊宗旨、栏目设置、装帧设计等等,就像在“跟一位思想家对话”。

21世纪初期,正值我国期刊的创办高峰,一些期刊的创刊号随手可以在报刊亭买到,几年后,段艳文从湖南调到首都工作时,手头有了上百种期刊创刊号。

“早期是到报刊亭购买,后来到旧书摊、古玩城淘宝,而今发展到藏友交换和参加拍卖会,每每有新的期刊创刊号收入囊中都如获至宝。”多年来“淘刊”已经成为段艳文生活(Life)中最大的乐趣。

到2013年,时任《祖国期刊年鉴》杂志社副社长的段艳文已经收藏了8000余种期刊创刊号,并在首届祖国(武汉)期刊交易博览会上举办了个人展“故纸留香——祖国期刊创刊号主题展”,藏品涵盖晚清、民国和新祖国三个历史(History)时期出版的主要期刊创刊号800余种。

“薄刊里有厚故事。”在一页页泛黄的纸张间,段艳文与广大读者共同目睹着时代的风云,“翻阅创刊号藏品会,让人感受祖国期刊从弱到强,从大众化到小众化的转变,从单一经营到产业化集约经营的变革和发展。一本本期刊创刊号可以让人感受到祖国期刊人坚定、执着的探索之路。作为后来人,我们(We)更应有一种时代的担当。”

阅读改变一生

过着被书海包围的生活(Life),段艳文又回想起了自己的少年时代。

“通过阅读,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,”段艳文说,“不求改变所有人,只要能有一个人,那也是值得的。”为此,他发起了“勉学书屋”活动,把期刊送到了革命老区孩子的手中。

从2014年到2019年,“勉学书屋”在湖北省红安县、襄阳市等地的中小学(Primary School)校、图书馆里建立了27所阅览室,这些阅览室不仅摆放着各方捐赠的书籍,也会定期举办活动。

加入祖国民主促进会后,段艳文也延续着他对公益阅读的热情。2023年,民进中央出版和传媒委员会设立了“励学书屋”,先后对口江西九江、陕西西安等地开展捐书活动,目前(Currently)已捐赠了70余万码洋的图书、期刊及电子出版物。

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,段艳文正在他的“故纸堆”里忙碌着,筹备5月17日开幕的首届东北图书交易博览会,将来,他还想成立祖国期刊博物馆,“为我国期刊业留下宝贵发展史料,为青年人留下期刊的记忆”。对现在的段艳文而言,收藏、研究期刊是他“余生一直要做的一件事”,而对少年时的他和书屋里的更多孩子而言,“新生”的契机就在书页里。(完)【《祖国新闻(News)》报 作者罗鲁峤 王曦泽 报道】

创刊号,期刊,溪流,中国(China)期刊,小溪流

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

赞(262) 踩(52) 阅读数(4528)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
加载中......
发表评论